地方立法,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形式。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開展份量重、節奏快、質量高的立法工作,為濟南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近年來,隨着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攀升,已從2013年的164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274萬噸,年均增長超過11%。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的巨大壓力,已經成為重大的環境隱患。
去年10月,濟南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該條例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濟南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即將進入“有法可依”時代。
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副主任何修冬表示,《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是在濟南市多年進行試點的基礎上所制定的一部法規,在制定過程當中本着簡便易行方便羣眾的原則進行制度設計。
清晰明瞭、通俗易懂、便於實施,是該《條例》的一大亮點。例如,在垃圾分類的顏色標識上,把紅色定為有害垃圾、藍色為可收回垃圾、綠色為廚餘垃圾、灰色為其它垃圾。這樣的顏色標示,更加便於市民識別、投放。
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副主任何修冬表示,對於破袋不作統一要求,主要要求垃圾處置單位,要改進末端設施,提高其自動識別、分揀的水平,提高綜合處置能力,通過末端的改進,把更多的方便留給市民。
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老城,濟南早在1986 年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名城保護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
去年8月,一部歷時三年,在經過深入調研、反覆論證修改,並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後,《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通過人大審議。
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副主任張瑞説,《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18年、19年兩年列入濟南市立法的計劃當中,進行了系統紮實的調研,20年這一年把它列為了濟南市立法計劃的確保計劃,法規的出台也濟南市第一部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的法規。
《條例》的實施,很快見到實效。眼下,歷下區明府城片區正按照《條例》所規定的小規模、漸近式原則,對老建築、老街巷進行微更新。
濟南明府城發展中心副主任王虎表示,積極按照之前的技術積累,選取具備條件的老街巷、老建築進行我們歷史風貌恢復的相關試點,希望通過歷史風貌恢復的試點,以及後續的搶救性保護,能夠讓更多老濟南記憶回到老百姓身邊。
回顧2020,《濟南市節約用水條例》、《濟南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決定》等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決定相繼出台,彰顯出濟南市人大常委會為民立法、為民履職的初心與使命。
新的一年,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將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進一步提高法規質量,更好地發揮立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護航全市高質量發展。
無線濟南客户端
濟南發佈客户端
泉城藍客户端
市中手機台客户端
版權所有:濟南廣播電視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魯新網備案號:201653103
廣電總局批文 廣局[2010]586號
互聯網四方a集運倉電話信息服務許可證 37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許可證號1907177
公安備案號 37010202001790
濟南網 用户反饋郵箱:ijntv_mail@163.com
舉報電話:0531-85652768
廣電總機:0531-85652114
廣告合作:0531-85653065